Vol.1023《推理之路速成班》

 

福尔摩斯为什么能成为传奇?没有天才的智慧,硬汉侦探的魅力又在哪里?遥远陌生、高深浩繁的一桩历史悬案,如何在埃科笔下变成推理奇书?宫部美雪又怎样让你在完全了解真相后,继续享受解谜的乐趣?

 

编辑:麦麦 | 主播:蕉大 | 制作:郡子

 

 

下载

iPhone

喜马拉雅

 

 

一桩命案发生了,现场留下的唯一证物,是一副眼镜。警察将这副眼镜拿给福尔摩斯看,一会儿,福尔摩斯交给警察一张纸条,说:“你们可以公告寻找这样一个人。”纸条上写着:“悬赏:一位穿着优雅、打扮淑女的女性,她的鼻梁较宽,两眼间距离较窄,额头上有颇深的皱纹,看人时会有一种偷窥似的神情,她的肩膀圆圆的,而且她在过去几个月内至少到过眼科诊所两次。”福尔摩斯特别跟警察交代,反正伦敦总共就那么几家眼科诊所,一家一家去问,应该很快就能找到符合描述的人了。

如何从一副眼镜上获得这些资讯?怎么会连她长什么样子、看人的方式都知道?真的都是从这一副眼镜上面查知的吗?要是小说纯粹用福尔摩斯的观点写,那就会从他拿到这副眼镜进行检查开始,一件一件告诉我们他看到了什么,又是怎么推论的。我们还是会知道福尔摩斯的方法,但其过程就失去了戏剧性,失去了一种旁观的惊讶感(amazement)。

柯南•道尔的写法是让我们跟随华生在一旁看着,只看到福尔摩斯端详眼镜,看到他在纸上写字,然后,哇,他怎么就知道这么多了!然后,我们带着这种不可置信的戏剧性冲击感受,迫不及待地要华生帮我们问这关键问题:“你怎么知道的?”当然,华生不会让我们失望,因为柯南•道尔总是准确地明了我们想问什么,就叫华生在小说里问什么。

福尔摩斯说了,第一,这是一副手工打造的高级仕女眼镜,一个戴这种眼镜的女士,会穿什么衣服、做怎样的打扮?尤其在十九世纪的伦敦,戴高级眼镜却不穿得优雅、淑女,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福尔摩斯试戴了眼镜,眼镜的梁架竟然会从他的鼻子上滑下来,显然这位女士鼻梁比男人还宽。然而眼镜的焦距却又比福尔摩斯的双眼更近,显然这位女士两只眼睛很靠近。

这些我们可以马上理解。但是,她眉头上的皱纹?福尔摩斯指着镜片,那是很厚的镜片,近视那么深,平常看东西一定会不自觉地眯起眼睛来,眉头自然就连带出现皱纹,看人的表情也就会给人一种像是在偷窥的感觉了。眯着眼睛,头也就会习惯低仰,相对肩膀就耸起来了,久而久之,肩膀的样子就圆了。

那眼科诊所呢?怎么知道她什么时候去的?因为眼镜上两个鼻垫长得不一样。比较旧的那个看来应该用了几个月,那她当然是后来又去过一次诊所,才会换了那个比较新的鼻垫,不是吗?

好简单,不是吗?一切都对福尔摩斯如此顺理成章,一切却又不是华生马上能看得到、想得到的。华生和福尔摩斯之间的落差,就成了小说中连番创造戏剧性乐趣,最主要的根源。

这套叙述后来几乎在推理小说中定型了。太多作品都是套用这种旁观者的叙事手法来写的。甚至就连一些不是推理小说的作品,都借用这种叙事手法,而获致了特殊的效果与成就。一个有名的例子是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他也是用了既非纯客观又非盖茨比主观的角度,由一个盖茨比身边的年轻小伙子,带着各种复杂情绪来记录盖茨比,才使得这小说如此好看,又如此耐人寻味,树立了其经典地位。

……

好了,在多雨的伦敦逗留了片刻,不妨跟着摄影师来到另一间位于美国的书屋,那里的书桌上躺着几本书,书桌旁有两个人,一个人坐着手拿着一根烟斗正凝眉写着什么一个人则在一旁支着手臂认真的看着,这两个人便是埃勒里·奎因,埃勒里·奎因是曼弗雷德·班宁顿·李和弗雷德里克·丹奈这对表兄弟合用的笔名,是美国推理小说代名词,他们堪称侦探推理小说史上承前启后的经典作家,开创了合作撰写推理小说成功的先例。

豆瓣上曾经有人这样评论他的书,只有上帝和埃勒里奎因知道结局。

埃勒里·奎因也是其小说中的主人公,其角色本身就是一位侦探小说作家兼超级侦探。年轻英俊的侦探埃勒里·奎因和他的父亲–纽约警察局的警官理查德·奎因是其大多数作品中的主要角色。

在杨照的笔下,他这样描述了埃勒里·奎因的小说:
最早,埃勒里•奎因写了《X的悲剧》,接着,奎因以同样的莎剧退休名演员为主角,又写了《Y的悲剧》。奎因作品传进日本,于是有日本小说家夏树静子写了《W的悲剧》和《M的悲剧》,有阿刀田高写了《V的悲剧》,一直到一九九二年都还有法月纶太郎写出了《一的悲剧》,离奎因出版《X的悲剧》,相距将近七十年了。

所有这些“××的悲剧”,彼此都有关联。读过《X的悲剧》的人,马上能够认出《一的悲剧》里安排死者死前瞬间留下指向凶手记号的做法,就是承袭自奎因最早的设计及灵感。

这只是侦探推理小说流传发展过程中一个小小的例子。和不胜枚举的其他例证一样,“××的悲剧”说明了:侦探推理小说拥有一个庞大的类型传统,这个传统里的众多著作,组构成丰富、迷宫般的互文网络。

类型小说和纯文学小说最大不同的地方——类型小说不能只读一本。没有人只读一本武侠小说,没有人只读一本罗曼史小说,也没有人只读一本侦探推理小说。当然,不是有什么巨大的权威规定不能只读一本侦探推理小说,而是读侦探推理小说的乐趣,就藏在各本小说彼此之间的呼应指涉关系里。

只读一本武侠小说的人,搞不清什么帮、什么派是怎么回事,读得头昏眼花。碰到这种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多读其他武侠小说。读得够多了,就自动豁然开朗,原来不管谁写的武侠小说,少林寺一定是正派刚直的,武当派一定是使剑的,四川唐门一定是使毒耍暗器的,丐帮一定要带打狗棒,而且一定是靠身上背袋多寡来定帮内地位高下的。

所有武侠小说都建构在或多或少相似的一块“武林”想象上。要读出武侠小说令人兴奋或令人悲伤或令人紧张的趣味,你必须进到这片想象的“武林”里,而你之前曾经读过的武侠小说,都是引领你一步步深入“武林”的经验累积。

侦探推理小说和武侠小说一样,也遵循着一套让各个作品彼此互文联结的类型基底,只不过侦探推理小说的互文基底更大、更复杂。从十九世纪后期英国开启其端,这套文类传统流衍出比利时、法国、美国、日本,乃至意大利、瑞典等不同支脉,然而神奇地,这些支脉最终却都还是依附在原本的根源上,彼此对话,彼此互证。

穿梭于这样一座多元多层次的迷宫,应该是推理书迷能够获致的至高乐趣吧!迷宫不管再怎么精巧曲折,毕竟要有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而会被推理小说吸引,嗜读推理小说的人,本来就对追究最后的答案—那唯一合理的解释充满兴味与执著,不是吗?

阅读侦探推理小说,读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是读手上正拿着的那本书,而是借由那本书,进入一个在书本背后由类型传统构成的迷宫,跟随具体书本推理解谜的同时,一边进行着在那迷宫中寻找出路的游戏。

柯南·道尔、雷蒙德·钱德勒、翁贝托·埃科、宫部美雪,他们都是推理巨匠,是小说大家,他们是真假善恶的迷宫建造者,读懂了他们,就真正读懂了推理小说。推理的世界复杂玄秘,真相幽微。杨照带你穿过重重雾瘴,如神探般,找出一条窥其堂奥的捷径——推理之门,由此进入。

 

垫乐及素材:
1:本间勇辅 – 主題 Opening Theme
2:V.A. – 理
3:菅野祐悟 – 推理
4:高田雅史 – ようこそ絶望学园
5:Charlie Clouser – Hello Zepp
6:和田薫 – 殺人者退場
7:flash8 – SCARSONG

编辑:麦麦 | 主播:蕉大
制作:郡子
授权作品
图片来源官方

陌声人
微信公众号:mmoo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