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后的觉醒:如何摆脱冷漠伴侣的影响?

雨夜的初遇

林倩倩,28岁,是一名建筑设计师,生活在杭州。她的前男友顾晨,29岁,是金融分析师。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西湖边的一家小酒馆。

那晚下着细雨,林倩倩坐在窗边抽烟,顾晨推门进来,外套还挂着几滴雨水。他笑着问:“借支烟可以吗?”

这个开场白让林倩倩想起闺蜜叶子曾说过的话:“男人在酒吧里搭讪,套路不过三种:问路、要火或者借烟。”但她没提过像顾晨这样的人——高个子,眉眼干净,笑容比窗外的雨点还要温柔。

林倩倩递给他一支烟,两人聊了几句,发现彼此竟有些共同话题。第二天,顾晨发了消息:“今天忙什么?”
“看展。”
“我过去找你吧!”
“好呀。”

后来他们约了几次,看了几场展览,吃了几顿饭。顾晨有礼貌、好脾气,唯一让人皱眉的是他的“理性”——比如AA制这件事,他总是坚持得近乎执拗。

分手后的觉醒:如何摆脱冷漠伴侣的影响?


“独立”的代价

某天晚上,两人在湖滨银泰附近喝咖啡,顾晨买了两杯拿铁。林倩倩以为这是请客的意思,结果结账时顾晨盯着她看了一会儿,说:“上次星巴克也是我付的钱哦。”

那一刻林倩倩才明白,原来每一次消费都是他心里的记账本。如果林倩倩没主动提出“补上”,他会一直记得。

还有一次,两人吃完晚饭后商量周末去看电影。顾晨说:“你去买票吧,反正电影院就在你公司旁边。”其实那家影院离林倩倩的办公室并不近,而顾晨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因为工作忙,林倩倩一直拖着没买,没想到顾晨连着三天打电话催促:“你是不是忘了?”

他说:“既然轮到你了,就该你负责。”

尽管顾晨收入不错,但他的价值观很明确——恋人之间也要保持经济独立。这让林倩倩有些不舒服,却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林倩倩自己也算事业型女性,平时对金钱看得挺重。


冷漠的亲密

两人的关系逐渐升温,在一起半年后,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那是林倩倩的第一次,顾晨似乎察觉到了,低声问:“你是第一次?”
林倩倩否认了,觉得承认会显得自己太稚嫩。她不是保守的女孩,只是之前的恋爱对象都在异地,没机会走到那一步。

那天晚上,林倩倩第一次在顾晨家过夜。清晨起来去厨房倒水时,撞见了他的母亲。她端着茶杯,冲林倩倩点了点头:“早啊。”
回到卧室后,林倩倩忍不住问他:“你经常带女生回家吗?”
顾晨没有正面回答,只是一笑置之。

后来林倩倩才知道,顾晨的父母年轻时移居加拿大,他和弟弟在那里长大。小时候父亲忙于生意,母亲则对他们兄弟俩极其严厉。十岁那年,他们因为害怕母亲惩罚而离家出走,流浪了几天才被警察送回去。

这段经历是顾晨的弟弟告诉林倩倩的。顾晨自己很少提及过去,更别提深入的精神交流。就连亲密时刻,他也总是草草了事,然后打开电脑继续处理文件。

渐渐地,林倩倩觉得两人的关系更像是合作伙伴,而不是情侣。她向顾晨抗议:“我不想被当成泄欲工具!”
顾晨听后不再碰她,解释道:“我太累了。”

林倩倩不知道顾晨过去的感情有多复杂,只知道他曾有一段四年恋情最终分手,之后换过很多女朋友。她是顾晨初恋后唯一认真交往的人。

“我哥哥其实很爱你,你不要伤害他。”顾晨的弟弟对林倩倩说。

林倩倩心疼顾晨,愿意包容他的缺点,但拼尽全力换来的却是他对她的忽视。顾晨根本不懂如何关心别人。如果林倩倩生气了,他的解决方法就是抱住她,等她自己冷静下来。


失控的情绪

有一次吵架,顾晨让林倩倩一个人深夜去他家,结果自己却在楼下便利店买零食。林倩倩追过去质问他为什么不来接她,顾晨却一脸无辜:“我又没说要接你,是你误会了。”

那一刻,林倩倩意识到,顾晨的冷漠不是偶然,而是性格使然。

在外人眼中,林倩倩是个优秀的女孩。可没人知道,她内心有多么自卑。

林倩倩是家里的老二,姐姐比她大8岁。当年二胎政策放开时,家里原本希望生个男孩,奶奶甚至劝妈妈流产。最后还是爸爸说:“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还是生下来吧。”

小时候,亲戚们常拿这件事调侃林倩倩,说她是“多余的”,奶奶都不要她了。每次听到这些话,林倩倩都羞愧得无地自容。

妈妈对林倩倩的教育方式是体罚加语言羞辱。十二岁时,林倩倩因偷懒没写作业,妈妈把她衣服脱光赶出家门。当时正值夜晚,院里还有人,林倩倩感到无比低贱,觉得自己不配被爱。

为了证明自己,林倩倩拼命读书,考上了浙江大学,学建筑专业,成为一名设计师。她希望通过努力赢得别人的认可,也希望男朋友能欣赏她。但顾晨却时常打击她。

有一次,林倩倩在网上看纪录片《人生七年》,顾晨瞥了一眼,说:“无聊。”其实,他根本不知道这部片子讲的是什么。

还有一次,林倩倩准备考试复习,顾晨看了一眼题目,说:“这么简单还需要看吗?”

顾晨会四种语言,却看不懂汉字,所以两人沟通都用英文。有次他说:“你的英文好差啊,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他的负面反馈让林倩倩开始怀疑自己,在他面前如履薄冰。

由于工作原因,顾晨经常出差,如果不联系,可以一连几天不给林倩倩打电话。有一次,顾晨去新加坡12天,中间两人完全没有通话。林倩倩发疯般想他,想到落泪,却坚决不主动联系他。

渐渐地,林倩倩变得不像曾经那个独立果断的自己,而是为了等待一个电话可以发呆一下午,为顾晨喝酒生闷气,为他吃醋撒娇。她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疗愈之旅

两个月前,两人分手了。起因是林倩倩临出差前一天想找顾晨吃饭,顾晨却拒绝了,理由是“要加班”。愤怒涌上心头,林倩倩提出分手,顾晨毫无反应。

第二天,林倩倩已经到了另一座城市,想起顾晨时心软了,想打电话谈谈。但顾晨拒接,说在应酬听不清电话。林倩倩脑海里浮现出顾晨和别的女生谈笑风生的画面,顿时心如刀割。

回杭州后,两人约了一顿饭。饭桌上,林倩倩控诉顾晨对她的种种不好,顾晨却一副“你怎么又来了”的表情。最后,顾晨建议“take a break”,冷静一下。

十天后,顾晨突然约林倩倩吃饭。林倩倩以为他在示好,兴高采烈地赴约,却听到顾晨说:“分手吧。”

那一刻,林倩倩觉得自己像个傻瓜。

回家的路上,林倩倩崩溃大哭。以前在公共场合看到痛哭的人,总觉得矫情,现在轮到自己才明白这种失控的悲伤是什么滋味。

心理医生告诉林倩倩,顾晨是典型的“情绪无能者”,无法进行精神上的交流或表达情感。而林倩倩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容易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和被抛弃的臆想。

分手后,林倩倩终于明白,不是她不值得被爱,而是顾晨根本不会爱。最近这些天,林倩倩不再失眠,也不再读艾米丽·狄金森的诗。

林倩倩开始读惠特曼的诗歌:

“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
它孤独地站立着,发出许多快乐的叶子……”

林倩倩也想像那棵橡树一样,即使孤单,也能发出许多快乐的叶子。

或许有一天,林倩倩会遇到一个真正懂得珍惜她的人,创造新的美好记忆。而顾晨,终将变成一段稀薄的回忆。

P.S. 昨晚,林倩倩收到顾晨的消息,他希望两人还能做朋友。但林倩倩拒绝了,因为她知道,只有彻底放下,才能重新开始。


霓虹灯下的清醒梦

三个月后,林倩倩在永康路咖啡馆改简历,听见背后传来熟悉的雪松香水味。顾晨将玛莎拉蒂钥匙扔在吧台上:“要不要跟我去澳门看展?你上次说喜欢的莫奈睡莲…”

她搅动着已凉透的Flat White,忽然看清杯底未化的方糖——原来他始终记得她嗜甜,就像记得每个潜在投资对象的过敏原。

“你知道吗?”她指间转着蔚来车钥匙,“真正的睡莲在佘山别墅区就能看到,上周刚有位收藏家给我的民宿投资方案点赞。”

玻璃门开合间带进五月的梧桐飞絮,顾晨西服口袋露出半截画廊邀请函。林倩倩对着手机前置镜头补口红时,看见他悄然把车钥匙收回鳄鱼皮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