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623《欧洲 你所见到的并非真实 》

《欧洲 你所见到的并非真实 》

 

如果你想要别人知道你在悲伤,你可以改一条需要关怀的状态;如果你想要人知道你很快乐,你可以上传几张吃喝玩乐的照片。如果你既要表现悲伤,又要表现快乐,能做的就是24小时刷屏,直播你的生活。但是,你做不到。很多时候,你所见到的并非真实。

 

作者:余威 | 策划、编辑、主播、后期:Joanna

 

 

下载

iPhone

 

 

我是一个向往自由的女生,终身的梦想就是环球旅行,所以你知道,对于旅行一样的东西,我总是无法抗拒.就像我跟今天的这篇文章的作者一样,或许就是因为旅行而结缘.因为他的一篇旅行后的心得,在人人网上被很多人喜欢,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排名第二的样子.因为他的生活状态和他所看到的世界,让我觉得很新鲜,又很向往.读着他的文章,我的脑海中就很自然的出现了很多很多的画面,那是我一直企盼,想要拥有的生活.我想去不同的地方旅行,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学习不同的语言,接触不同的人.虽然我空有一颗流浪的心,但我依旧会从别人的眼中去了解另外的我所不知道的生活!你知道,世界很大,我们有多渺小.

 

有时候,我真的很羡慕那些可以到处旅行的人,想想看,好像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应该算是外国人吧.他们总是把所想的付诸于行动.今天这篇文章的作者同样来自于国外,他在荷兰留学.他也答应JOANNA把他看到的,感知到的分享给陌生人的朋友们.特别是那些像JOANNA一样,喜欢旅行,但目前还没有能力去环游世界的人.所以,在你出发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也给自己定下一个旅行的计划吧….今天余威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你所见到的并非是真实.

 

一个新来的同事,刚搬来这座城市不久。一起吃饭时,他问起我对于这座城市的感受,我便告诉他这里每周什么时候会有活动,哪一个健身房比较好,哪一间酒吧的音乐比较有趣……他听完自然很高兴。接着,我又告诉他这里的哪条街道比较危险,深夜喝醉的人会比较多,一定不要去。听到这里,他忽然笑了,说那不是危险,然后又告诉我,他来自巴黎。

 

不久前,凌晨三点,在一个公交车站等去机场的公车,凌晨的公车稀疏的可怜,一小时一班,而我到达时,上一班恰好刚开走几分钟。我在那里坐着,忽然几个葡萄牙年轻人走了过来,满身酒气,明显是刚从pub出来。他们和我说了一大堆葡萄牙语,一句都没听懂,但看到他们递给我的东西,就理解了,他们意思是问我要不要抽大麻。我浅笑着挥了挥手,然后说,我住在荷兰。当他们听到“Holland”这个词时,忽然两眼放光,然后全部围坐到我周围。就这样,我们聊了将近一个小时,主题自然是围绕“大麻”和“性都”。期间,他们执意要了我的fb和e-mail,说要保持联系。公车来了,我和他们击掌告别,窗外,我看到他们一路目送。车上,我在想,荷兰,对于这几个年轻人来说可能就是“大麻”和“性都”,但他们不知道那里还有梵高和伦勃朗,还有ASML和飞利浦。

 

昨天晚上,有个朋友问我,他要去巴黎玩,有没有什么不容错过的地方。我一开始觉得这还不容易,搜索框里输入“巴黎”二字,信息会铺天盖地。后来发现,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不能回答。这座城市太大,太包容,几乎容纳了一切,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巴黎。如果真的去了那些所谓“不容错过的地方”,其实你看到的只是一些人心中幻象的影子罢了。经常听到有人会说,前几天去了哪里哪里玩,时间太少,没有玩够。最近到了毕业季,有些即将离开上海的同学忽然发现,这将近四年,上海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玩。其实,我一直觉得,一个地方,如果你想把它全部看完是不可能。即使是你一辈子居住的地方,你也不可能完完全全了解。城市的构造会变,街道上的人每天都不同,就连你家前面的公园明天清晨你再去看时,也会出去几朵你未曾见过的小花。抱着一本旅行指南去一个地方,把里面的每一个景点,每一个小店,每一间餐厅全部走完,你会说,哦,终于把这里玩遍了。多年后,你再去回想时,又会突然发现,当年在那里的感受依旧停留在那本旅行指南里。因为你多年前看到的,并非是真实,只是那本书的作者心中幻象的影子。

 

半年前,因为一个学建筑的朋友的推荐,特地跑到鹿特丹看了库哈斯在那里的一栋建筑,沉醉了半天。其实,这都是因为之前听过朋友的介绍,自己又做过一些功课,亲眼所见时,一切和所看到的契合了而已。如果现在再问我,库哈斯的建筑到底好在那里,可能我告诉你的依旧会是那些我朋友说的,和我之前了解的。我确实亲眼看到过,可那不是真实。

 

库哈斯在波尔图设计了一个音乐厅,全世界许多建筑爱好者都慕名而去,而我去波尔图时所住的地方离那里相差不足两公里,但最后想想还是不去了。一是因为我本身不是学建筑的,对建筑的欣赏能力有限;二是觉得与其什么都看不懂在那里傻傻地站半天,还不如就去附近的街上逛逛,兴许可以遇到慕名而去的建筑师,和他们聊天会更有收获。后来,在回青旅的路上,遇到了一位来自澳大利亚教美术的女教师,31岁,她说这不是她第一次出来独自环球旅行。我问她接下去会去哪里,持续多久,她说她没做过那么清晰明确的计划,有些地方兴许就一扫而过,喜欢的地方就会待的久一些,如果钱用完就回去工作。她说,她在澳大利亚的工作是教大概十二岁左右的孩子美术,自己也喜欢艺术,绘画和建筑,出来旅行就是为了去感知这些,切身经历后回去再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会更加真实一些。和她聊天的时候快接近凌晨,她说她早上一个人坐了好久的火车去了波尔图周边一个种葡萄的庄园,波尔图的葡萄酒很有名,却很少有人会去关心它们最原始的面貌是怎样的。她说,那个庄园很美。我虽然没看到,也没有去,但却感觉很真实。

 

有个在荷兰工作的朋友,她即时通讯的签名永远是正能量的描述体,比如,“今天又是个大晴天,出去郊游好开心”,“才发现,五月份的假期有这么多,这么多”。有次我问她,你真的一直是那么快乐,没有悲伤么?她说,这些签名只是给在国内的父母看的,顿时觉得一阵心酸。一直觉得,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络是互联网时代最伟大的发明,我们不用去写信,不用去打电话就可以知道我们所关心的朋友正在做什么。但是社交网络的最大的弊端是,它的可塑造性太强,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地通过社交网络去塑造一个,自己所想要给别人看到的自己。如果你想要别人知道你在悲伤,你可以改一条需要关怀的状态;如果你想要人知道你很快乐,你可以上传几张吃喝玩乐的照片。如果你既要表现悲伤,又要表现快乐,能做的就是24小时刷屏,直播你的生活。但是,你做不到。所以,在社交网络上,我们看到的你,其实只留存于我们的想象;我们想要别人看到的,大都也不会是完整的自己。

 

比如现在的我,有人会觉得我想要表达很多矫情的感悟,其实想写这些的原因,只是因为现在的客厅比较安静,刚泡的茶味道比较好,恰好,今晚的自己也比较闲而已。不必刻意去走别人走过的路,特意去看别人写过或看过的风景;也不用去羡慕别人的生活,嘲笑别人的生活。因为,很多时候,你所见到的并非真实。

 

 

垫乐及素材

1:《Lanotte》-Chris Spheeris

2:《A place nearby》-Lene Marlin

3:《Duet ft》-Ray LaMontagne

4:《慢慢做的事》-韩语歌